新华社记者白佳丽、许健
清晨,常虹忙碌的身影便出现在了企业的制剂车间里。接下来的十多个小时里,她将与同班组的20多名员工默契配合,开足马力生产新冠感染者居家治疗常用药——清咽滴丸。
常虹是津药达仁堂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第六中药厂的一名一线工人,为了应对当前快速增加的市民用药需求,她与同事们已连续坚守了近1个月的时间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“24小时满产的生产线,让我们有信心尽快把放心药交到百姓手中。”常虹说。
12月27日,津药达仁堂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第六中药厂生产一线。新华社记者许健 摄
这些天,津药达仁堂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制造官张宇也十分忙碌。“面对新冠疫情和流感叠加,药品供应是重中之重。”张宇说,从12月初开始,公司一边梳理药材储备等情况,一边抓紧组织所属生产企业排产。
津药达仁堂尤其着力加大清咽滴丸、藿香正气软胶囊、精制银翘解毒片等抗疫保供产品的产量。“通过骨干人员进驻厂区,实行闭环生产等方式,12月以来我们的日产量达到去年同期的150%,有效缓解了市民用药压力。”张宇说。
这些天,津药达仁堂的员工们又接到了一项新的任务——分装配送健康防疫包,并由政府免费发放给天津市部分困难群体及65岁以上老年人中的重点人群,解大家的燃眉之急。
“我们发出‘召集令’的当晚,就有100多名干部职工主动报名,通宵达旦地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15万份‘健康包’的赶制任务。”张宇告诉记者,如今,两批次共20万份“健康包”已全部配送完毕,第三批正在分装中。
除了药品,天津正在加力施策,全力以赴保障其他防疫物资的供应。
作为京津地区防疫物资保供企业,每天,都会有数百万只口罩从纳通医用防护器材(天津)有限公司的生产线上下线,从天津运往全国多地的医院和药店。
纳通医用防护器材(天津)有限公司忙碌的生产线。(受访者供图)
“口罩为百姓健康‘保驾护航’,我们为口罩生产‘保驾护航’。”已在口罩生产一线工作了近3年的班组长边会明,最近每天都在灯火通明的车间中协调着人力,备好充足的物料,保障生产线平稳有序。
在边会明的身后,纳通6个十万级洁净车间已经全部投入使用,116条生产线24小时开足马力。
“我们近期明显感受到了各地对医用N95口罩等的需求量增加,因此公司正在想尽办法拉升产能。”公司生产高级总监李文阳告诉记者。
为了补充足够的人力,在天津港保税区人社部门的对接下,目前已有上百名京津周边地区的工人陆续来到纳通,经过培训后快速投入生产一线。“公司现在的生产工人已经达到2000多名,是企业2022年来的用工高峰,为产能提升打下了基础。”李文阳说。
更令他欣慰的是原材料的充足供应,以及物流的恢复。“上下游的畅通,让我们的口罩能够更快运往全国。”李文阳说,目前,在天津本地的熔喷布、无纺布及包材企业的共同发力下,公司生产的物料供给已经备足。随着物流的正常运转,生产的口罩也已经实现当天送达北京、天津两地的配送点位。
这些天,天津市各个药店、医院中的防疫物资正在逐渐上架,缺口正在进一步补足。据天津市有关部门介绍,天津将及时提示医药经营企业根据天津疫情形势,快速响应医疗机构订单,做好应对疫情药品、耗材供应保障。
“在尽力保障京津等地防疫物资供应的基础上,我们也将发挥电商优势,让产品满足更多地区百姓的需求。”李文阳说。(白佳丽 许健)
新华社天津12月28日电。
新冠病毒感染将自2023年1月8日起由“乙类甲管”调整为“乙类乙管”,这是我国新冠疫情防控政策的一次重...
在当前疫情形势下,各类退烧、抗病毒类药品市场需求逐渐增大。
唐库文创园位于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马尚街道,前身是闲置多年的糖酒站仓库。
疫情来袭,中医药保驾护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