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>行业 > 正文

网络社交呼唤尊重与善意

  • 2023-05-26 12:34:53 来源:南方日报


(相关资料图)

陈之琪

“大隐隐于市,小隐隐于mo”“一mo做事万mo当”……这段时间,一只名为“momo”的粉色小恐龙频频在社交平台现身,引发不少网友的关注与好奇。

事实上,“momo”不是一个人的名字,而是一群人的称号。“它”活跃在讨论小组和评论区里,匿名发表可爱又富有个性的观点。“它”曾是自动生成的系统默认昵称和头像,如今又有许多网友加入其中,在网络社交圈里“自降存在感”,吐露真心话。

网络社交平台总在追逐时尚新潮,如今为何刮起“复古风”?这与当下网络空间的紧张和局促感有关。“网络虚拟身份”日益重要,顶着个性化的昵称和头像,自己关注、评论了什么,都会在网络空间留下痕迹;当个人意见与他人相左时,“指名道姓”难免成为一种压力。许多网友重拾默认昵称,是为了寻求“匿名感”,回归轻松与自由。

“当你被骂,momo替你背锅”“熟人找不到你,momo为你保驾护航”……有趣的是,“momo”们常对素不相识的“同伴”给予支持和鼓励。有网友感叹“自己其实就是现实中一名普通平凡的上班族,与其他momo一道才变得勇敢”,同时表露出对平等、善意交流的期待。不少网友在进行匿名社交时的切实诉求,值得广大公众及相关平台的积极思考与回应。

其实,从推崇“张扬个性”到拥抱“千人一面”,不失为一种提醒。在互联网技术及实践持续发展和扩张的同时,我们尤需对多元看法观点保持尊重和包容,把握好网络社交的分寸感,提升表达素养。

昵称与头像的“匿名”,并不意味着网络身份的完全消解,更不意味着法律红线的松弛或宽纵——网络从不是法外之地,发表不当言论同样需要担责。莫让匿名发言越过平等与善意,成为网络语言暴力中那个“揉纸团的人”。

网络社交无论实名匿名,都要呼唤尊重与善意。这离不开平台治理、用户参与等多方面共同开展积极探索。期待网络社交包容更多元观点,鼓励良性互动,让网络空间更显清朗和谐。

(文章来源:南方日报)

标签:

推荐阅读

网络社交呼唤尊重与善意

陈之琪“大隐隐于市,小隐隐于mo”“一mo做事万mo当”……这段时间,一只名为“momo”的粉色小恐龙频频...

人民银行开展50亿元逆回购操作 公开市场实现净投放30亿元

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(记者张欣然)人民银行5月26日公告称,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,2023年5月26日人

重庆加快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_快报

原标题:成立2000亿元产业投资母基金——(引题)重庆加快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(主题)发挥基金...

成县:山野菜变成致富“黄金芽”

原标题:成县:山野菜变成致富“黄金芽”当地群众采摘大棚鸡娃菜。通讯员 吴庭栋 记者 于晓明 通讯

崩溃!上海房东举报自家群租,20 平卧室住 9 人!城管上门后,人更多了…

据上海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《新闻坊》报道,最近,上海的姜女士遇到这样一件闹心事。家住上海长宁路1600弄的

猜您喜欢

【版权及免责声明】凡注明"转载来源"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亚洲食品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,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、版权或其它问题,烦请联系。 联系方式:8 86 239 5@qq.com,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。

行业